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熊志
景區只有尊重游客,學會算大賬,算長遠賬,才能真正贏得市場和口碑
(資料圖)
據媒體報道,近日一博主稱開車路過虎跳峽景區被強買門票。其曬出的視頻中,工作人員表示,如果不買門票,僅過路,則需要在半個小時內駛出23公里景區路段,沿途不允許拍照。該路段沿途有3個觀景平臺,不買票不能拍照不能進景區。該博主表示,此路段屬于省道,而且沿途路況復雜,景區要求半小時走完,對不進景點的游客并不合理。
不買門票,別說進景區觀景拍照,就連在屬于省道的景區路段正常通行都難,好一個“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這一做法曝光后,很快在網上引起了一片“吃相難看”的吐槽。
據報道,香格里拉文旅局旅游執法隊一名工作人員對此表示,已注意到相關視頻,景區收的是景點門票,并非虎香公路收費,至于視頻中反映的其他問題,目前政府和旅游局正在核實。另有網友表示,自駕經過此路段時也有過類似遭遇,要么買票,要么限時通行。
如此收費到底合不合理?視頻中,工作人員給出的說法是,觀景平臺是景區修的,需要買票。而3個觀景平臺位于沿途的道路邊上,景區無非是怕游客逃票,沒買票直接進入觀景平臺了。
景區的做法不能說完全無理。如果投資修建了觀景平臺,收回成本以及后期維護要靠門票,在沒有任何限制的情況下,想必會有不少人打著路過的名義逃票游玩。問題是,是否非得把省道也圈進景區來收費?
景區是景區,公路是公路。當地相關工作人員也表示,“景區收的是景點門票,并非虎香公路收費”。
如果真的只是為了預防逃票,景區大可在3個觀景平臺的入口設置檢票點,規范管理。至于觀景平臺之外的風景,本身就是自然資源,路過的游客下車停留拍照,哪怕存在安全隱患,也不應該由景區以收費的方式來管。
按照景區現在的收費模式,不是游客的過路者,也得被薅一道羊毛,這無異于變相的強制消費。就算景區放行了一些過路的人員,但那一段路蜿蜒曲折,有較多急彎的懸崖窄路,限時通行的做法可以說是在增加安全風險。
有網友吐槽,相似的做法在一些其他景區同樣存在。公路和景區相連,景區又無法用圍欄圍起來,就干脆將公路算進景區來收費。這似擴大收費范圍的行為,當然難言合理。景區有一些商業層面的投資,但公路是公共財政修建的,取之于廣大納稅人,不是景區的固定資產,景區有什么理由對過路人群收費?
說到底,這種收費還是短視思維的體現。它至少體現在兩方面:其一,只想著短期薅羊毛,而不想著長期的口碑;其二,只想著靠門票來掙錢,不想著發展一些其他的增值服務,提升游客的體驗感。
現在像國內一些景區,沒有封閉起來,而是面向大眾免費開放,免除門票以后,景區的綜合收入反而得到提升。這種打破門票經濟依賴的做法,值得借鑒。
當下,旅游市場剛剛復蘇,淄博等一些城市的走紅,說明現在大家的旅游需求已經不僅僅停留在景點獨特、有趣的基礎上,更會追求旅游全程的體驗感和服務滿意度。
試想一下,如果景區只想躺著靠門票掙錢,那些路過的人員上來就得被收取“買路財”,他們會愿意去這個景區深度體驗一把嗎?答案多半是否定的。景區只有尊重游客,學會算大賬,算長遠賬,才能真正贏得市場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