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動動手指就能拍下具有觀賞和收藏價值的數字藏品,掃描二維碼即可欣賞戲曲名家名段演唱,打開京津冀紅色文化知識服務平臺即可獲取電子書、圖片、音頻、影像等海量文化資源……7月27日至31日在濟南舉辦的第31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上,我省數字出版產品受到讀者廣泛關注。
7月29日,河北省文化數字化保護應用中心項目推介會成功舉辦,吸引眾多讀者駐足觀看、交流咨詢。作為我省探索文化傳承與保護、文化資源合作開發與利用、數字文化產業化的一項重要舉措,該項目依托河北紀元光電有限公司生產和數字化加工資源組建而成,利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和網絡手段,對我省各類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歸集、整理、開發和利用,為文化機構、專家學者及社會公眾提供垂直細分市場應用平臺。“我們目前已推出京津冀紅色文化知識服務平臺、‘冀版數藏’數字藏品項目。”推介會上,河北紀元光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常立發向讀者展示了該項目的具體內容。
“京津冀紅色文化知識服務平臺匯集京津冀多種紅色文化資源,點擊屏幕可查看圖片、瀏覽圖書、觀看視頻、聆聽音頻。”常立發點擊圖書選項,頁面上隨即展示了《小村之魂》《紅色記憶》等革命歷史題材圖書,點擊書名,可查看圖書電子版,十分便捷。
“我們將數字技術與國畫藝術深度融合,打造了數字藏品‘巍巍太行’,首期發行量3000份,每份售價99元,3分鐘內售罄。”常立發介紹,每位搶購到數字藏品的用戶還可以獲得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巍巍太行 華夏脊梁》以及助農產品太行山特產核桃。該公司通過“數藏發行+圖書發行+助農活動”相結合的方式,不但實現了數字文創的虛實結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探索了圖書發行的新模式。
“冀版數藏”數字藏品項目,對我省出版、文博、文旅等單位的特色文藝作品、館藏文物、景區景點等有收藏價值的現實資源,進行數字化二次創作和區塊鏈技術加工,將實體的冀版精品打造成數字藏品。每份數字藏品都具有唯一的數字憑證,具有不可復制、不可篡改、永久存證等特點,通過平臺銷售,進而實現版權保護、數字出版、文創產品發行與價值轉化的融合創新。除“太行山IP”之外,該公司還與石家莊市博物館合作發行了該館館藏文物“鞍馬散樂吹奏俑”數字藏品10000份,與武強年畫博物館合作發行“武強年畫·十二生肖”非遺數字藏品(盲盒)1200份。
數字出版產品以多媒體形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其得到更生動、更廣泛傳播。在方圓電子音像出版社展臺,《最愛家鄉戲——河北梆子經典傳統劇目三部曲》《戲曲知識普及讀本》通過多媒體形式,弘揚中國傳統戲曲文化,推動戲曲的傳承發展。“傳統武術文化傳承發展出版工程”叢書以滄州地區流傳的近百個非遺武術拳種門派為依托,將其中11個在全民健身運動中推廣效果較好的項目編寫圖書出版發行,并通過視頻的方式,講解拳理拳法,演示規范動作,闡釋中華武術理念,傳遞中華武術精神。叢書還推出了中英文雙語版,增強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力、影響力,深化了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數字教材覆蓋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學、初中、高中學段。”在河北冠林數字出版有限公司展臺,河北省數字教材服務平臺吸引了不少讀者的關注。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該平臺以數字教材、數字課件為核心授課資源,具有備課、授課、作業、測評、師生交流以及教學管理等功能。“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當老師講到這句古詩時,屏幕上同步呈現栩栩如生的動畫,使學生能夠更深刻理解古詩的意境。
此外,獲得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的《匠心》《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全集》等冀版電子出版物悉數亮相本屆書博會,為讀者提供了多元化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