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8日抵達北京,展開了為期兩天的訪華行程。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18日下午會見布林肯,雙方就中美總體關系及有關重要問題進行了長時間坦誠、深入、建設性溝通。雙方達成了數項共識,包括共同落實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保持高層交往,繼續推進中美關系指導原則磋商等。
這是美國國務卿時隔近5年首次訪華,也是拜登政府首位內閣官員訪華,這次訪問的“一波三折”,本身就凸顯了中美關系眼下高度復雜和困難的處境?,F在,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北京,緊盯著中美互動的每一個細節,希望從中找出兩國關系能否“解凍”的蛛絲馬跡。應當說,雙方第一天會談后傳出的信息,給國際社會帶來了一定的積極預期。
與外界的高度關注相比,無論是美國方面、中國國內還是國際輿論,此前普遍對布林肯訪華取得成果的期望值不高。在布林肯出發之前,美方罕見地專門就此召開吹風會,由國務院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坎貝爾兩名高官共同主持,這樣的級別被認為“絕無僅有”。這表明美方對這次訪問的重視,但同時兩人也在試圖淡化外界對成果的預期。中國互聯網上的民間輿論對此訪的期待值也不高,這很容易理解。任何國家在遭受美方這樣持續的打壓后,期待低都是很正常的。
盡管各方對布林肯訪華取得突破的“預期很低”,但對中美雙方維持“底線”仍抱有期待。中美關系雖然到了“建交以來的最低谷”,但雙方在一些關鍵問題上依然存在共識,否則布林肯訪華很難成行。兩國元首去年11月的巴厘島會晤集中體現了這些共識,也是中美關系保持穩定的根本指導。也正因為有這樣的指導原則,兩國仍然能夠在關系低谷中進行建設性溝通。
布林肯在行前表示,“我們此行所做的是真正推進拜登總統和習主席去年年底在巴厘島達成的共識”。需要說的是,是否有助于推動中美關系回到兩國元首在巴厘島達成的共識,將是判斷布林肯訪問成功還是失敗的黃金標準。
美方展現出對布林肯訪華的“積極姿態”,除了是甩鍋中國的輿論戰,在相當程度上也可以說是“不得已而為之”。在外部,包括其盟友在內的國際社會都希望中美關系止跌企穩,避免動搖世界和平與穩定的根基,這對美方形成壓力,也迫使拜登政府悄悄調整調門,到哪都強調“不要求選邊站隊”“不脫鉤”。而在美國國內,特朗普政府留下的貿易戰“爛尾工程”對美國傷害越來越大,不僅美國企業聯合游說,要求取消制裁,美國學術界、政界甚至國會議員也發出越來越多的理性聲音,要求“重新思考”中美關系,這不是中國施了什么魔法,而是美國國家利益使然。
中美關系遭遇的困難,絕大部分都是華盛頓單方面錯亂政策和行為的結果,如何改善雙邊關系,自然需要美方多作為。在很多具體議題上,美國可以創造出不小的合作空間。比如在美國人高度關心的芬太尼問題上,美方取消對中方的無端制裁,顯然將為兩國合作移除一個主要障礙。另外,在經貿領域,盡管華盛頓的對華打壓很瘋狂,但兩國經貿關系依然展現出強大的內生動力,這表明兩國存在巨大的互利合作空間,這是美方回避不了的現實。此外,在人文交流上,這次中美雙方都同意鼓勵擴大兩國人文和教育交流,那么美方就應當在對華簽證等問題上,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盡快取消過去那些神經質的過敏做法。
中國人對于布林肯訪華的心態確實變了,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拒絕接觸和改善中美關系。恰恰相反,中國人對中美關系的穩定和改善更有戰略定力和耐心,更看重美方的誠意和富有成效的舉措。我們希望布林肯的訪問能為中美接下來的更多溝通開一個好頭,也希望他能將在中國得到的信息準確帶回到美國社會,這些信息簡而言之就是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它只有短短十二個字,卻值得華盛頓仔細掂量。
來源:環球時報
流程編輯:tf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