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加快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金融業界的重要共識。數字金融是數字經濟的組成部分并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數字金融體系的創新,為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數字金融的發展和治理對促進普惠金融,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至關重要。
(資料圖)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數字金融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2023數字金融行業發展前景投資規劃
進入數字經濟時代,市場以及社會經濟體系中實際產生的大量數字,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資源,成為繼自然資源、金融資本、人力資源及技術創新之外的又一核心生產要素。數字金融包括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網上銀行、金融服務外包及網上貸款、網上保險、網上基金等金融服務。
數字金融借助區塊鏈智能合約、智能誠信、智能法治等功能優勢,以技術理性為建立“誠信、安全”的生態體系提供保障、注入動能。加之點對點分布式的平等化,將使企業融資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
同時,這時的數字金融已經成為企業的“技術監管”,產品和服務信任度的提升,在更好地贏得市場的同時,使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得到雙向保證,使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雙贏。
著力支持擴大內需,為實體經濟提供有力、穩固支持,兼顧短期和長期、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提升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穩妥發展金融科技,加快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
金融業應破除數字金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以金融科技子公司、直銷銀行子公司、理財子公司等設立為契機,探索市場化程度更高的公司治理、薪酬激勵等機制;應明確數字金融發展方向和重點,加大對數字金融的人才培養投入,全面推進金融領域數字化轉型。
數字金融行業投資規劃
《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得到緩解,經濟增長好于預期,市場需求逐步恢復,長期發展還具有市場規模巨大、產業體系完備、人力資源豐富等優勢條件。也要看到,國內經濟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全球經濟增長趨緩,通脹仍處高位,主要央行政策緊縮效應顯現。對此,既要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又要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
下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把發揮政策效力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結合起來,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充分發揮貨幣信貸政策效能,全力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乘勢而上,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對于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總量適度,節奏平穩,搞好跨周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數字金融行業市場發展機遇
8年來,招聯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探索前沿科技在消費金融領域的應用,取得了諸多行業領先的科技新成果,連續五年榮獲“深圳市金融創新獎”,形成了IT驅動、產品創新、智慧服務、互聯網風控、數字化運營、智能化催收等六大核心能力,通過數智化解決風險成本高、獲客成本高、運營成本高等傳統難題,在助力普惠減費讓利、提振民生消費,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穩妥發展金融科技,加快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金融業應破除數字金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以金融科技子公司、直銷銀行子公司、理財子公司等設立為契機,探索市場化程度更高的公司治理、薪酬激勵等機制;應明確數字金融發展方向和重點,加大對數字金融的人才培養投入,全面推進金融領域數字化轉型。
數字金融行業報告對中國數字金融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還重點分析了重點企業的經營現狀及發展格局,并對未來幾年行業的發展趨向進行了專業的預判。
本報告同時揭示了數字金融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未來,數字金融行業發展前景如何?想了解關于更多行業專業分析,請點擊《2023-2028年中國數字金融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