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相關資料圖)
今年的端午節也快到了,作為我國重要的一個傳統文化節日,民間對于端午節也有頗多講究和習俗。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端午節不能回娘家的說法,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下面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端午節回娘家有什么說法,為什么說端午節不能回娘家。
端午節回娘家,是有兩種說法的,有的地方說可以,有的地方說不可以。
說法一:不可以
在我國民間,有這樣的一個說法:閨女出嫁了,在端午節的時候不可以回娘家過的。就算回去了,也不能吃娘家的粽子,不然會走霉運。
這方面的習俗,在山東一帶比較流行。他們認為過什么大節婦女都不讓回娘家,正月十五還不讓見燈還要「躲燈」,甚至還有“吃了娘家的端午粽,全家死得都不剩”的諺語,意思是端午吃了娘家的粽子,親人就會遭遇災厄。
說法二:可以
在大部分地區,端午節都是有女兒要回娘家的民俗習俗的。
古代女兒出嫁,長住丈夫家,難得見到自己父母。而從唐朝開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習俗,俗稱“歸寧”。明朝沈綁的《宛署雜記》記載:“五月的女兒節,要系上端午節的荷包,佩戴艾草還有五毒靈符。宛地的名俗是從五月初一到初五,打扮小女兒,極盡全力的展現她的美態。出嫁的女兒也都回到娘家來。”因此,端午節也被稱為“女兒節”。
端午節回娘家的風俗在很多地方都有,例如 在湖北秭歸民間有“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之說,端午節甚至比春節還隆重,已婚女子要帶著丈夫和小孩回到娘家,拜見父母。他們或步行,或坐轎,或騎馬,或坐船回娘家,與娘家人團聚過端午。女兒娘家的父母要準備好酒菜,并邀請來親朋好友,一起度過一天的快樂時光。除此以外北京、廣州等等各個地方都有端午回娘家的風俗,不過不同地方的具體習俗會有差別。
端午節不管是在婆家過還是在娘家過,只要一大家人開心,團圓都是一個好的節日,現代的兒女大家都相信科學,因此端午節去哪里過根據個人實際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