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日前,五谷財經刊發了“現代牧業利潤下滑四成以上,連續十年拿下的國際食品金獎被打假!”的文章,引發高度關注。
在研究現代牧業的過程之中,五谷財經又發現了一條重要信息,這條信息在此之前,并沒有主流媒體進行報道。
企查查提供的信息顯示,2023年4月17日,現代牧業(新樂)有限公司成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在8000萬元以上,執行法院是河北省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
(相關資料圖)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現代牧業第一次成為老賴了。據悉,自己2011年以來,現代牧業(集團)有限公司就多次被強制執行,但金額都不太大。
然而,此次現代牧業(新樂)有限公司被強制執行的金額高達8000萬元,著實讓投資者大跌眼,甚至有人質疑現代牧業總裁孫玉剛經營不善。
數據顯示,2022年,現代牧業溢利不過5.8億元,可見此次被強制執行的金額較大,可能會對現代牧業的利潤造成一定沖擊。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公司被強制執行后,被執行人應當按照法律要求履行義務。采取強制執行后,法院有權查封、扣押、變賣公司被執行人的財產,查詢公司存款、債券等財產情況,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部分收入。
如果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執行,法院會強制執行房產、汽車等財產,會被拘留或者罰款,情節嚴重的,涉嫌構成拒不執行判決罪。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有能力拒不履行、逃避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就是破壞國家法律秩序和挑戰司法權威,必將受到法律嚴懲。
除了成為老賴,在孫玉剛的帶領之下,現代牧業的業績表現也不好。公告顯示,2022年,現代牧業的溢利約為5.8億元,與2021年10.33億元相比,下滑40%以上;同期,現代牧業現金EBITDA利潤率22.3%(2021年:34.4%),同比減少12.1個百分點。
據了解,2022年我國牧場已進入飽和狀態,導致原料奶產能過剩。據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在《2022 年度乳制品德業形勢分析及下年度工作思路》中發布的數據顯示,僅 2022 年上半年收集到的媒體報道信息,共有簽約、開工、投產項目 16個,其中萬頭以上牧場 11 個,總飼養規模 26.8 萬頭,總投資近 120 億元。
對此,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指出,由于奶牛養殖業的盲目進展,導致原料奶產能過剩,乳品企業和奶牛飼養業都承受了很大的壓力。2022年1月開始,原料奶的價格已經持續下跌,正式進入2022年之后更是斷崖式下跌,奶企給的收購價已經跌到3.81元/公斤,除此以外,雪上加霜的是原奶的收購量也在不斷下滑,許多奶企收購量比以往下調了20%,導致2022年已經有農戶開始殺牛、賣牛轉行,奶牛存欄量大大降低。
以現代牧業為例,2022年,現代牧業的原料奶平均售價為人民幣4.27元╱公斤(2021年:人民幣4.41元╱公斤),同比略降3.2%左右。
對此,現代牧業方面表示,主要受所并購牧場多處于北方地區奶價低于南方,同比區域性銷量占比結構變化影響;及受疫情影響消費疲軟造成奶價微降所致。
進入2023年,原料奶的售價還在下滑之中。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4月底,國內生鮮乳價格為3.93 元/公斤,同比下滑6.0%。業內預計5月仍將延續回落趨勢,現代牧業2023年業績不容樂觀,這可能也是現代牧業會成為老賴的原因。
對此,業內人士告訴《五谷財經》,在雙向擠壓下,奶牛養殖收益大幅下降,反映養殖效益的奶飼比處于10年來的最低水平,由于乳制品企業也面臨噴粉量大幅增加問題,原料奶拒收、限收風險明顯升高。
最近有一位內蒙古的養牛老板深夜造訪乳業資深專家王丁棉,說他自己有2500多頭牛的原料奶被拒收,奶販給予的收購價格僅為0.8元每斤,這位養牛老板真是欲哭無淚,王丁棉更是直言:“中國奶業在失控”。
“現在的奶牛養殖業全國都不太景氣,還是處在寒冬未能走出來,現在廣東的乳企也開始出現限額收奶的現象。”王丁棉稱。
在這種情形下,奶農們都在擔憂,不知還能堅持多久把奶牛養下去,奶牛養殖戶們還能撐多久?
“廣東是個牛奶消費大省,廣東的奶養殖存欄量原本就不多,目前大約還有6~7萬頭,奶源自供率恐怕連25%也難于達到,是個名符其實的貧奶省,若發生有大量牧場虧本徑營而退出養殖業,廣東的奶源就顯得更為奇缺。”王丁棉表示,奶牛是中國奶業的根基,沒有奶牛就不會有牛奶,奶業也就成了無米之炊了,“奶牛養殖業萬萬不可疏忽,也不能全靠乳企的自辦牧場來維系,奶牛業少不了社會牧場和規模家庭牧場這些基石的參與和輔墊。當下發生在奶牛養殖業的一些問題希望能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與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