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3月31日,第十七屆全國期貨(期權)實盤交易大賽(簡稱全國賽)暨第十屆全球衍生品實盤交易大賽(簡稱全球賽)正式開賽,在業界的積極支持和參與下,除指定交易商數量創出歷史新高外,全國賽開賽首日,參賽人數、參賽資金均創同期最高值。
據大賽組委會統計,開賽首日,報名參加全國賽的總賬戶數超過9.49萬個;參賽賬戶總權益近295億元,較去年全國賽開賽首日增加45億元。此外,開賽首日共實現利潤6000多萬元,有42%的參賽賬戶在開賽首日取得了正收益。凈入金12億元,平均每家指定交易商參賽客戶凈入金1400萬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開賽首日,全國賽盈利賬戶數占比42%。分組別看,重量組、基金組、輕量組、量化組盈利賬戶數占比依次降低,分別為54%、55%、41%、48%。重量組和基金組是目前盈利情況最好的組別。
開賽首日也出現了“高收益率”情況,截至當日下午收盤,全國賽輕量組賬戶凈值最高為1.41,重量組賬戶凈值最高為1.22,量化組、基金組賬戶最高凈值分別為1.28和1.11,模擬賽普通組賬戶最高凈值分為1.17。
從全國賽首日比賽情況看,輕量組排名靠前的賬戶在菜籽油期貨上盈利較多。重量組排名靠前的賬戶在白糖期貨和菜籽油期貨上盈利較多。開賽首日,中證1000成為參賽賬戶盈利最多的品種,參賽賬戶盈利較多的品種還有白糖、滬深300、白銀和菜籽油期貨。參賽賬戶虧損最多的品種為玻璃期貨,虧損較多的品種還有鐵礦石、焦炭、螺紋鋼和豆油期貨。
由于交易時間因素,全球賽交易排名將推遲一日發布。
對于上述“高收益率”和超四成參賽選手實現正收益,實盤賽金牌導師邱暢認為,大賽開賽前夕,美國爆發硅谷銀行危機,歐洲爆發瑞信危機,市場一度風聲鶴唳,并帶動了以原油為首的市場進行了一輪突如其來的快速下跌。隨后因歐美分別推出紓困措施,全面爆發金融危機的擔心被消除。市場自發進行了一輪風險偏好修復的反彈。隨著反彈的不斷深入,多頭為主達成了市場短期共識。加上美國非農數據以及CPI不斷傳出利多消息,引發股指也走出了小幅反彈,在多頭共識下大賽迎來了開門紅。
“回顧各大交易板塊的盤面走勢,農產品、工業品、金融指數漲跌互現,總體上處于長期框架振蕩模式下小幅回升的局面。結合歷屆賽事大數據的分析,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即對于絕大多數的投資者而言,他們的思維習慣與交易適配度都是偏向看漲模式。賽事期間出現重大上漲行情時,參賽成績相應地大幅提升;而下跌行情中,往往也是總體參賽資金回撤的時候。”金牌導師譚偉鴻說,對于一個成功的期貨交易者來說,需要建立一種“多空平衡”的底層邏輯,不以“漲喜”、不以“跌悲”,才能更加客觀理性地分析市場、參與交易。
大賽首日總體行情偏漲而利潤開門紅,是否依然體現著市場參與者一直以來的“漲跌觀”?
對此,譚偉鴻告訴期貨日報記者,有待在今后的賽事表現中進一步驗證。大賽延續設立至今,即時性的參賽大數據平臺已經非常完善,參賽者可以依據這些數據作出一些策略調整。賽事剛剛開始,當前各大交易板塊并非流暢的趨勢行情,因此可以明確的理念是,參賽者需要在長達半年的賽期內,建立足夠的“長期節奏觀”,謹慎再謹慎、耐心再耐心。
據悉,期貨市場已經沉淀出一批專業性更強、量化度更高的職業參賽者以及專業機構加入,短短兩三年保證金規模增長四倍,從而使得市場去散戶化日益加劇,基金組、機構組的交易優勢明顯優于其他組別,從而使大賽整體形成了單日凈盈利,但是人數不過半的現象。
“大賽已經舉辦十七屆,伴隨參賽者十七年的時光。期貨日報舉辦的全國賽成為一個展示交易者風采的舞臺、向高手學習的平臺、接受市場考驗的賽場,反向推動了更多的期貨公司加入全國賽,再不參加就落伍了,從而迎來了參賽人數、參賽資金也包括參賽期貨公司的全面新高。為了獲取好成績,各家公司也積極策劃推動客戶參賽。這也正說明了大賽已經從單純意義的賽場轉變為集競賽、投教、公司宣傳、交流學習、權威評定的一個綜合性年度盛會。”邱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