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近年來,全南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黨建引領聚勢賦能,持續優化網格運行模式,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改革,社會治理網格化精細化規范化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升。2022年度,公眾安全感位列全省第二、贛州市第一,連續12年獲評全省信訪工作“三無”縣。
打好“兩張牌”
(資料圖片)
推動“千條線”融為“一張網”
打好“整合牌”。突出精細化管理目標,將社區黨建、綜治、城管、應急管理等網格整合成43個基層治理網格,組建43個網格黨支部,分別劃歸全縣6個社區黨總支統一管理,每個黨總支下轄5~10個網格黨支部,實現“多網合一”。
打好“履職牌”。突出規范化管理目標,按照“網格區域在哪里,結對共建到哪里”原則,調整優化全縣121個機關企事業單位與43個網格開展掛點聯系,并從若干個社區網格單位擇優選擇5個縣直單位與社區進行結對共建,全面落實好“三清單一協議”,構建“1+5+N”(1個社區黨組織+5個結對共建單位+若干個網格單位)社區治理新格局。今年以來,已落實共建服務項目152個,解決基礎設施破損、老舊小區停車難、建筑垃圾亂堆亂放等民生實事217件。
推行“三制度”
推動“你來辦”轉為“我去辦”
推行“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制度。在城市社區黨工委成立“吹哨辦”,采取“線上+線下”方式,多方收集群眾訴求信息,“吹哨辦”對收集的基層治理問題梳理匯總,適時“吹哨”,并落實“一哨、一函、一臺賬、一反饋”“四個一”運行機制,實現了“問題采集——事件辦理——辦結反饋”閉環管理。
推行社區治理信息直報制度。由城市社區黨工委每季度梳理工作情況形成專報送呈相關部門和責任人,以“專報”促“落實”,壓緊壓實主體責任。今年累計收集問題321件,“吹哨”102次,辦結率達99.02%。
推行縣領導包聯網格制度。32名縣四套班子領導聯系服務43個網格,任總網格長,每個月至少1次下沉社區或網格紓困解難,幫助社區解決城市治理難題223個。
強化“四保障”
推動“獨角戲”匯成“大合唱”
強化財政保障。每年統籌安排便民服務基金100萬元,按照“小事立辦、易事快辦”原則,社區黨組織就地解決236件網格內的小事、矛盾糾紛等日常事項;對社區上報的76件難題,由城市社區黨工委統籌解決,快速辦理。
強化共建經費保障。按照30個結對共建單位每年不少于1萬元,91個網格單位每年不少于3000元提供經費資助。
強化在職黨員服務保障。開發“雙報到”信息化平臺,在職黨員通過微信小程序在居住地和單位所在社區進行身份注冊,在小程序自行選擇“六個一”活動,填寫報到時間,上傳活動照片,由所在社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積分評價,以信息化手段督促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基層治理。今年以來,全縣2188名在職黨員在網格亮身份、領任務,幫助解決城市治理問題223個,開展志愿服務活動5782人次。
強化專職網格員履職保障。出臺《城市社區專職網格員績效考核辦法》,從日常工作紀律、基礎信息采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平安全南建設等四大方面進行考核,將網格員考核結果與績效補貼、崗位去留相掛鉤。今年以來,共評選優秀專職網格員9名,辭退工作不力、人崗不適的專職網格員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