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民法典》第1198條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機場、體育場館、娛樂場所等經營場所、公共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法妞網友咨詢:
(資料圖片)
如何認定公共場所經營者的安全保障義務?
祁鈰程律師解答:
公共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作為安全保障義務人,其只有在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并因此造成他人損害的情形下才應承擔侵權責任。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糾紛應適用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對于經營者、管理者是否違反安全保障義務而承擔責任,人民法院應根據其經營管理的正常能力和合理限度范圍進行合理認定。
安全保障義務的目的在于保障他人人身和財產安全,其主要內容是一種作為,即義務人應當創造一種安全的環境,防范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通過積極的作為來達到保障他人人身和財產安全的目的。法律規定的安全保障義務人的范圍很廣,涉及多個行業、多類主體,不同義務人對不同保護對象所負有的安全保障義務是不同的。
祁鈰程律師補充:
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經營人應根據相關國家或者地方標準以及相關操作規程要求就場地和附屬設施設置進行合理安排,以避免可能發生的人身傷害。如確無相關標準和操作要求,應以一個誠信善良的管理人或經營人在可預見范圍內或者具有一般生活經驗的人能認識到的風險程度來認定其安全保障義務履行情況。
公共場所經營管理者的安全保障義務,應限于合理限度范圍內,與其管理和控制能力相適應。關于盈利性活動場所的經營者等安全保障義務人的控制防范事故風險或人身損害的能力評定應客觀判斷,具體應按照經營者在當下的服務和管理水平下,能不能滿足一般消費者的服務需求,而不是滿足每個消費者的服務需求。判斷安全保障義務的“合理限度”,應當根據與安全保障義務人所從事的營業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相適應的安全保障義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結合具體情況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