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相關資料圖)
當前,正值高校畢業生求職高峰期,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借此挖“坑”設陷,利用“高薪低門檻”“付費內推”“付費實習”等手段詐騙錢財,損害畢業生就業權益,甚至誤導、誘騙一些大學生從事傳銷、信息網絡犯罪等活動。教育部日前發布信息,提醒同學們認真了解常見的就業陷阱,并做到“五防三要”,避免踩“坑”。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央關心、社會關注、群眾關切,事關社會長遠發展和大局安全穩定。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遞增,就業形勢日益復雜,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一些不法分子挖“坑”設陷,利用畢業生焦慮心態做起了“買賣”,精心策劃騙局損害畢業生就業權益,這無疑對實現畢業生順利就業造成極大阻礙。因此,要引起多方重視,提高畢業生防范意識,避“坑”而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前,就業陷阱主要存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黑中介”,非法機構以介紹工作為名,向求職者收取高額中介費,卻找借口拖延或直接不履行合同。二是“亂收費”,一些用人單位或中介機構以用工為名收取報名費、體檢費、培訓費、押金、服裝費等,再以各種理由拒絕畢業生入職或中途辭退。三是“培訓貸”,某些機構以高薪就業為誘餌,向畢業生承諾培訓后包就業,但須借貸支付培訓費。四是“付費實習”,某些機構向畢業生承諾提供高薪行業實習崗位,但畢業生須繳納相關服務費用。五是“非法傳銷”,組織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其以購買商品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用力、協同發力,通過健全監管機制、重視就業服務、提高防范意識等措施,引導畢業生遠離就業陷阱,全方位為畢業生安全求職保駕護航。
政府層面,健全監管機制。預防大學生就業陷阱,離不開政府的高效引導、大力支持。要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就業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為畢業生順利就業、安全就業提供制度支持;要加大監管力度,嚴格審核招聘企業資質,規范用人單位和中介機構的行為,加強對發布招聘信息相關媒體的監管,從“出口”遏制就業陷阱的產生;要加大對各種“非法傳銷”“亂收費”等非法活動的打擊力度,保持高壓態勢,露頭就打,營造清朗安全的就業環境。
高校層面,重視就業服務。就業工作是良心活,做好就業服務是高校的重要責任和必須做好的必答題。高校要積極通過就業指導課程、主題教育班會等,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安全教育,讓學生充分了解、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增強畢業生辨別就業“陷阱”的意識與能力;要正確引導畢業生通過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高校就業網站等正規途徑獲取就業信息;同時,積極組織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會、宣講會,做好企業報名資格審核,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可靠的就業信息資源。
學生層面,提高防范意識。畢業生要擺正求職心態,對自身專業水平、就業能力、個人喜好進行合理、客觀評估,明確優劣勢,對自己和行業有清晰的判斷,避免因為盲目追求高薪、鐵飯碗等招聘而迷失自我;要注重對個人隱私的保護,針對個人敏感信息填寫,索要、扣留證明原件等行為一定要謹慎考慮,避免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獲取;此外,求職過程中要主動學習法律法規相關政策,不輕信無任何要求且薪資待遇異常高的招聘信息,拒絕支付入職前要求繳納的各種非法費用,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作者吳澤強系鄭州商學院校長)